1918年4月,鲁迅写下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《狂人日记》,他以锐敏的思想和犀利的笔触,对封建制度及其上层建筑表现了彻底的反抗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2021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,为致敬文学巨匠,多家机构联合创排话剧《狂人日记》,并由波兰戏剧大师克里斯蒂安·陆帕导演,一经推出,反响不俗。
7月15、16日,这部不一样的《狂人日记》首次来杭,期待与你一起在金沙湖大剧院体验“一次疯狂”。
用世界戏剧语汇讲述中国故事
“我想做的,是打破之前中国人因为作品而对鲁迅产生的印象。”克里斯蒂安·陆帕说。
《狂人日记》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跨时代意义的经典作品,克里斯蒂安·陆帕眼里的《狂人日记》,或许早已不是困在书里、刻板印象里的文学作品,它更发散、更开放,有更多种解释。
在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之际,由他于1918年写下的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——《狂人日记》经克里斯蒂安·陆帕之手搬上话剧舞台,陶海、乐曦、王学兵、李秋晨等著名演员倾力加盟,联袂呈现鲁迅笔下百年前的觉醒与呐喊。
这是一次文学的剧场性与戏剧的文学性的极大地融合,走出人们对《狂人日记》固有观念的束缚,以一本旧友的日记为线索,将鲁迅深邃而复杂的思想,孤独与悲观的人生底色,以最隐晦的方式呈现在舞台上。
剧目简介
该剧改编自鲁迅先生于1918年创作的第一部短篇白话日记体同名小说,故事由讲述者开启,闻旧友生病,适归故乡,遂前去探望,却见其兄嫂未见其人。哥哥出示日记二册,谓可见其病状。细读方知,弟弟竟发现了狼子村的惊天秘密——“吃人”!日记所有言语错杂无伦次,虽满纸荒唐却尽显真相……
世界顶级导演的中国三部曲之二
克里斯蒂安·陆帕,第13届“欧洲剧场奖”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,波兰剧坛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三位导演之一。
克里斯蒂安·陆帕1943年出生于波兰,经历物理、美术、电影与剧场等不同领域的学习与训练,以独特的作品风格,被誉为“欧陆剧场界的巨人”。他长期导演俄语及德语系剧作或小说,并多次制作长时间的剧场作品,譬如《马耳他》(连演三晚)《卡拉马佐夫兄弟》《假面·玛丽莲》《卡普里,逃亡者之岛》等。
2021年,陆帕导演中国故事三部曲之二——戏剧作品《狂人日记》,一经首演便成为年度文化事件,吸引许多观众与专家学者热烈讨论。
他的创作起始于2015年,经过前后六年的筹备,从绍兴鲁镇开始,他一路追寻鲁迅的精神轨迹,以世界性的眼光重新构作了这部伟大的中国著作。
为最大限度还原作品、塑造人物形象,陆帕亲自挂帅《狂人日记》剧组,多次拜访鲁迅故居,邀请专业电影纪录片拍摄团队进行影像素材拍摄和剪辑,并在今年春节期间完成了绍兴柯岩鲁镇、安昌古镇、府山公园、鉴湖、古纤道等多个景点的取景工作。
舞美揭秘|隐藏其中的秘密
表演舞美、灯光音效、多媒体等多种艺术手段创造出多重视觉、听觉的综合感受,带领观众如悬疑探案或心理分析一样,抽丝剥茧、层层剥离,进入狂人复杂的心灵世界,探索超越时空的人类永久困境,以及更深远的文本精神。
全息投影的视频影像、忧郁凝滞的舞台节奏、玄幻哲思的欧洲文学剧场气质,是克里斯蒂安·陆帕继《酗酒者莫非》后,再一次和中国现代文学伟大奠基者的魂魄交融。这无论对于演员,还是对于观众来说,都是一个极具挑战的过程。
道具?古董?
在这个细节满满的台上,除了巨大的环形幕布、空灵的高台,最花心思的当属剧中的布景。那些年代感满满的古老家具,全都是剧组费尽心机在全国各地淘到的古董,床、桌椅、行李箱,一切都是如假包换的真家伙。
第一次看到《狂人日记》的舞美,你可能会看到亮眼的“红线”,这在克里斯蒂安·陆帕另外的作品《伐木》和《酗酒者莫非》中出现过。
《伐木》中划出的红线连接成为一个让剧中人物跳出现实的内心空间,陆帕使用象征“警告、禁止”的红色,不让其他角色靠近,却让剧中唯一有良知的人冲破红线发出“呐喊”,而在《酗酒者莫非》中,红线分开了现实与幻想的世界。陆帕用线界定的不仅仅是舞台的物理空间,更是作品中现实与精神游走的边缘。
话剧《狂人日记》中的红线,也许正等待着你细细解读。
演出时间:7月15日19:30、7月16日15:00
演出时长:约280分钟(含两次中场,每次15分钟)
演出地点:杭州金沙湖大剧院·大剧场
演出票价:880/680/480/280/180/80(惠民)元
早鸟票限时热售:880元、680元、480元档分别优惠200元、140元、100元
关键词: